从天津卫到“天津未” 进入一段未来之旅
上午还在天津数百年文化中沉浸,下午,媒体团前往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参访,穿越到未来科技的新时空。
展开剩余81%在社会数字化与信息化进程中,智能生活与智能产业的发展将实现哪些新可能?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的大厅中,象征着AI技术中信息流动的连续性与无限可能性的智慧环,引领中外媒体人开始了展望未来之旅。
从星河流转到古画再现,实现了“从天津卫到天津未”的具象化。联想的现代科技工匠以天津的城市图景、经典文化符号为创作基础,与城市建筑、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通过与人工智能进行无间对话,共同绘制出一幅记录天津从古至今以及未来景象的天津数字版“清明上河图”,引发现场媒体人集体拍照,啧啧称赞。
在“AI终端”展区,折叠笔记本、透明笔记本、低碳笔记本……一系列“概念本”带来的未来趋势,让参观的媒体人忍不住去触摸技术发展呈现的智能化便捷。听着这些新兴笔记本的介绍,吉尔吉斯斯坦记者阿布德别克·乌鲁·达尼亚尔告诉记者:“真的很巧,我人生的第一部笔记本电脑就是联想的。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是友好邻国,我们国家有很多中国产品,从联想到小米,我家里的很多电器都是中国制造,今天看到这些新产品真的令人震撼。”
联想天津的负责人表示,联想天津创新产业园智能制造中心,以联想集团丰富的制造业经验和实践为基础,整体设计践行ESG理念,以“新智造,新生态”为目标,以“绿色零碳”“数智引领”“灯塔工厂”为三大定位,充分运用绿能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联质量、智慧物流等方面优化建设运营方案,着力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实验、数字化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的智能化标杆工厂和绿色化“零碳工厂”。据了解,联想(天津)产业园高度自动化、全面智能化,跑出了全制程的智造“加速度”。每9秒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年产量超300万台,智能笔记本产线自动化率达到60%,行业领先。高科技带来的惊喜还将继续。
三道浮桥前世 沉积历史展现智慧
入夜,海河在璀璨灯光中呈现出旖旎风光。“一起看中国——和合之旅天津行”中外媒体记者团从天石舫码头启程,在“海河之夜”中感受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提升工程的成果。
天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海河而兴,傍海河而建,海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天津儿女。进入新世纪,天津开展了以市区段为重点的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形成了目前以行洪为主,兼顾排涝、蓄水、供水、航运、旅游等综合功能的河道,并经受住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考验。
如今的海河两岸,风光带和艺术带交织,呈现无限生机、无限可能。比如发挥摩天轮附近的天津美术学院资源优势,大力打造多元艺术元素汇聚的天美艺术街区;“灯光秀”、夜间经济、互动表演等新业态,也不断助力天津商贸文旅事业发展。
在海河上穿行的是天津风景,也在穿行天津历史。通过讲解,大家了解到海河上的浮桥:一座是金汤桥的前身——盐关浮桥,另一座是位于大胡同的金华桥前身钞关浮桥。加上比较久远的西沽浮桥,共同构成了天津著名的三道浮桥,这是天津历史的沉积,更是天津人集体智慧的体现。
船行海河上,大家的相机、手机对准了摩天轮、金钢桥、金汤桥、大沽桥……各种“打卡留影”,自拍一张映衬在身后的霞色中;打开“美颜”,来一张与摩天轮的合影;簇拥在一起,在水波中录一段视频,大声说:“我爱天津!”还有人开启直播模式:“我在天津,这里是天津市中心的大河,两边的建筑很壮观,还有很多市民在唱歌跳舞,享受生活……”越夜越璀璨,看这边、看那里——大家重复着一句话:“太美了,天津!”
历经千年的海河水,正展示着两岸绚烂的现代风光,展示着天津的蓬勃生机。在夏日海河的夜色中,中外参访团的成员正在将这座城市的美好与精彩传递给全世界的观众。
外国记者看天津
科技 文化 发展 一个不能少
从好奇到深刻感知文化,从看风景到思考经贸合作,各国记者在第一日的参访活动中,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天津印象”。
这里既现代化又有历史感
从古色古香的古文化街,到科技感拉满的联想(天津)创新产业园,再到海河之上的城市风景,每一站的独特体验都让阿富汗《喀布尔时报》总编尼克马尔印象深刻,“这次天津的参访行程安排得非常精彩,也完美呈现了天津的不同面貌。在古文化街,我感受到了天津的文化被完善保存,这对于一个城市非常重要;在联想,我看到了高科技的力量,甚至想请我们国家的企业家来这里体验、学习。”尼克马尔总结道,“第一次来天津,这里比我想象中更现代化,也更有历史文化氛围。”
让更多人看到中国
来自俄罗斯的记者马克西姆·纳契诺夫从走出天津站就特别兴奋。“我在路上就发现这里的建筑有欧洲元素,比如一些圆顶建筑。”晚间畅游海河,他不停地用相机拍摄沿岸建筑,“我觉得天津的建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
他告诉记者,很多地方令人惊喜,“舞狮子太精彩了,表演特别有力。”从传统文化到高科技之旅,第一天的行程就让马克西姆很有感触,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方面的运用,“确实是很多国家所仰望的。”作为一名媒体人,他还要拍摄更多素材带回国,让更多人看到高速发展的中国。
希望马来西亚榴莲运到天津
马来西亚记者许俊杰直接用流利的中文表示:“这个吊装模拟操控就像游戏一样,我差两分就能拿到满分了!”对于这次集装箱作业远程操控模拟系统的成绩,他开起玩笑:“说不定能在天津谋得一份新职业了!”许俊杰还提议将马来西亚出产的优质榴莲运到天津,并通过天津运抵中国各地,“也希望天津的朋友们能到马来西亚品尝好吃的榴莲!”
“天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马六甲海峡相连,打通了通往中东国家的海运通道。”许俊杰深有感慨,希望未来“在经贸和文化上有更多的往来交流”。
“天津,倍儿棒!”
在天津达仁堂体验馆,菲律宾记者迈克尔·韦斯利·卡巴贡专门买了一盒安宫牛黄丸,要带回去送给奶奶。“我的中文名字叫蔡辰威。”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太爷爷是中国人,“我对中医药有着一定了解,小时候家里还曾通过中药让我‘长长个儿’。”在古文化街的“乐器张”门店,他还手抚古筝,在请教了老师之后,拨弹丝弦,叮咚的音韵声中,自己仿佛也沉醉其间。
发布于:北京市证券配资风险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