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与时代同行,为城市写注脚。在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新闻记者一直奔走在路上,用镜头记录发展历程,以文字传递澎湃力量。
今天,在这个属于新闻人的节日里,本报聚焦厦门三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看她们如何用心、用情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蔡绵绵(右)(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日报新闻采访中心记者蔡绵绵:为了一篇报道 “泡”在工厂一个多月
●姓名:蔡绵绵
●岗位:厦门日报新闻采访中心记者
●荣誉: 从业8年,荣获第35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24年度厦门新闻奖一等奖、福建省第29届人大新闻奖一等奖等荣誉。
●感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记者,我将继续扎根一线,用脚步丈量,用笔墨记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努力接好接力棒,用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彩篇章。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11月初的一个清晨,阳光刚掠过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航站楼的钢架结构,厦门日报新闻采访中心记者蔡绵绵已站在工地入口。安全帽稳稳扣在头上,手里的采访本早已翻到空白页,笔握在指间随时准备记录。“听说航站楼藏着不少绿色‘高科技’,我打算连续几天跟着项目负责人蹲点,把‘零碳机场’的密码全解开。”蔡绵绵说。
近日,厦门日报消息作品《大陆台企 超半数由台商二代“接棒”》荣获第35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蔡绵绵便是作者之一。回望8年前,刚从校园走出的她,曾为面对复杂选题不知如何下手而焦虑,如今,她已经能独当一面,在新闻现场敏锐捕捉亮点。她说:“这份成长,源自于厦门日报社这个好平台的培育。”
证券配资风险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