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度广东省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评选结果发布,肇庆市检察院精心打造的“检小砚”普法宣传文化品牌榜上有名。据了解,自该品牌创建以来,“检小砚”以鲜明的文化特色、创新的普法方式,推动法律知识走进群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普法“成绩单”。
▲“检小砚”工作室普法现场
深挖本土文化,丰富普法底蕴
走进市检察院“检小砚”工作室,团队工作人员正在讨论新一期的普法内容和呈现方式。一旁的墙上、入口处、展示区等场所,以“检小砚”“检小肇”与“检小庆”等IP形象制作的宣传展板和文创品,让人心生喜爱。
“‘检小砚’普法宣传文化品牌创建于2021年12月,设有‘检小砚’‘检小肇’‘检小庆’3个IP形象。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普法宣传,是这个品牌的特色之一。”肇庆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李红媚介绍,为打造更符合本地特色的品牌,“检小砚”在命名上不仅融合了端砚文化和检察元素,而且还精心设计了品牌LOGO、海报和IP形象,将端砚的文化特征与普法宣传的实践目标相结合。
记者观察到,“检小肇”与“检小庆”的IP形象为穿着检察制服、手拿检察资料的漫画人物。而“检小砚”则为一古风英气少年,只见其手持端砚、毛笔,在西江水化作的时光轴上书写,水墨元素灵动环绕。整个形象充满古典韵味,具有浓厚的肇庆文化特色。
“在普法宣传过程中,我们依托这些可爱的IP造型,有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李红媚告诉记者,如今,“检小砚”品牌的系列IP形象已成为市民熟知的普法“网红”。
据透露,为让“检小砚”更具文化味、感染力,工作室计划进一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中的法治故事,以期将这些家喻户晓的典故与法律知识融合,通过漫画、短视频等形式展现法律条文,让群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目前,我市以“检小砚”品牌IP制作的亲民实用法治文创产品已达12款,累计发布精品案例157个。
创新传播形式,增强普法活力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宣传活动,在鼎湖区上德学校如期举行。现场,工作室成员携“检小砚”等IP形象惊喜现身,通过图文并茂的系列普法漫画、生动有趣的普法小视频等方式,将毒品和滥用精神药物的危害娓娓道来。丰富鲜活的普法模式,搭配通俗易懂的讲解,不仅牢牢抓住了师生们的注意力,更让大家在轻松的互动中沉浸式学习相关知识。
翁绮琳是“检小砚”工作室成员之一,于2021年加入团队。“打造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普法模式,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换成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知识,是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翁绮琳说。近年来,该团队创新将法律条文融入歌曲、漫画、微视频、情景剧等创作中,打造了一批备受好评的普法精品。
其中,参与创作国漫歌曲《一思社稷一念君》,一度霸榜B站音乐榜榜首48小时,受到听众的普遍点赞;精心创作的普法漫画《阿庆的小信鸟》,以趣稚的漫画、通俗的语言广受欢迎,被最高检、教育部列为全国法治巡讲系列图书;主创未成年人检察概念曲《奉时光予你》,由歌手周深演唱,入选2024年度全球华语音乐流行榜“百首优秀作品”……
“检小砚”工作室还着力构建全市“1+8”立体化传播矩阵,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推出“检小砚”普法小课堂、“学法超‘检’单”等普法栏目,协同打造兼具萌趣与普法功能的“未保号”公交专车。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持续推送普法内容,生动解读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电信诈骗等群众关心的法律条文,有效提升了普法的广度与深度。
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检小砚”工作室共创作普法精品超40部,获奖99项,其中国家级58个、省级28个,6个普法项目获评省“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检小砚”团队4人获评“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7人次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库或成为业务尖子。
聚焦群众需求,提高普法质效
7月24日,市检察院“检小砚”工作室在端州区站北社区市场开展了一场反诈骗宣传活动,50余名老年人参与了该场普法宣传。
“根据居民反映,站北社区有不少老人曾收到诈骗电话和信息,甚至有人被骗走钱财。社区工作人员希望我们能过去开展一场反诈宣传,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李红媚说,为此,“检小砚”工作室针对社区策划了系列送法活动。
这是“检小砚”工作室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精准普法与检察职能深度结合,为群众量身定制普法服务,推行“订单式”普法的生动实践。
李红媚介绍,为打造群众“看得懂、用得上、记得牢”的普法宣传品牌,“检小砚”工作室携手业务部门、基层检察院,创新推出“群众点单、‘检小砚’送法”的服务机制,深入各地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有针对性开展送法活动。如结合村(社区)居民需求,用接地气的方式讲解正当防卫、赡养继承等法律知识;针对企业员工,围绕劳动合同、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提供法律咨询;在校园里,通过现场普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互动形式,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等等。
据统计,自“检小砚”品牌创立以来,肇庆市检察机关累计开展送法活动超2000场次,受惠群众超6000万人次。一次次生动鲜活的普法行动,不仅持续扩大了法治宣传覆盖面与渗透力,更推动法律知识走进寻常百姓生活,切实提升了公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为城市基层治理筑牢法治根基。
证券配资风险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